暑假即将来临, 许多父母开始思考:“青春宝贵,岂能虚度,不如报一些校外培训班,培养一门特长,掌握一些才艺……总之不能让孩子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睡懒觉吃零食”,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也开始思考:“旺季来临,机不可失,育儿焦虑燥起来!长期年卡办起来!培训套餐搞起来!资金入账快起来!”
如何帮助家长们防范校外培训消费风险,让孩子和父母都拥有愉快的假期,看看新都法院“豌豆荚法官工作室”怎么讲。
近期, 新都法院斑竹园人民法庭审结了一批家长起诉某体育培训公司及其原法定代表人要求退还培训费并支付违约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案 情 回 顾 】
刘妈妈的儿子小文,是一名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跆拳道,刘妈妈经过多方比价考察,为小文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家体育培训公司,并在2020年11月向该公司时任法定代表人李某微信转账支付了首期3个月的培训费用3480元。
其后,李某以报长期班教练更重视、效果更好,孩子有潜力、考级需要特训,办理年卡更划算等多种理由动员刘妈妈支付培训费,刘妈妈在半年时间里先后向李某个人微信转账支付10000元作为三年的培训费用。
2021年11月5日,该体育培训公司通知停课。随后,部分家长实地查看发现有人在搬离物品,经了解才获悉该培训场所为体育培训公司租用,已经欠缴大额水电费及房租,李某随即也在群内发布停业公告。
家长们经过群内交流,选择了报警。在派出所的协调下,李某出面与家长们协商退费事宜,并以个人名义向家长们出具了欠条,确定了欠款金额、欠款事由并承诺还款期限。
其后,因李某未按期给付,家长们陆续起诉至法院,至2023年6月,已有41户家长提起诉讼。案件审理中发现,该体育培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于2021年11月9日由李某变更为他人,李某同时也不再担任公司股东。
【法院判决】体育培训公司向家长退还培训费用并支付逾期付款损失赔偿金;李某对体育培训公司所负前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防范校外培训消费风险,新都法院“豌豆荚法官工作室”有话讲。
谨慎选择培训机构。报名前应仔细查阅机构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人员执业证书等资质证明,在较大金额的支付之前,尽可能先协商短期付费体验。当然,家长们在决定报班前也要认真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避免盲目跟风。
2.规范缔约留好凭证。订立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培训内容、期限、收费金额、计费标准、退费情形和违约责任等,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若没有写入合同,将难以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如是网上签约,签字确认前先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事先问清楚如何导出签约文本,并检查电子合同文本是否有对方签章。磋商过程中形成的微信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资料应当妥善保管,清理手机和APP缓存时需要多留心。
3.慎重缴纳培训费用。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尽可能避免向个人支付培训费用,尽可能采用转账等留痕方式付款并妥善保管支付记录,并要求培训机构开具加盖机构印章的收据或发票并妥善保管。可以参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拒绝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的费用,拒绝一次性缴纳总额超过5000元的费用。
4.及时关注依法维权。多关注,勤交流,发现培训机构有不正常经营苗头时,及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反映,情况严重时也可以报警处理。如不能调解达成一致,或虽协商一致但未如约履行,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述案例中,在公司资信状况堪忧情况下,经协商由相关责任人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公司债务并出具意思表示明确的书面凭证,对于提升权利兑现概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