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都法院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点、司法需求关键点、法治宣传责任田、司法作风警戒线,精准施策、创新施治,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找准人民群众关注点,靶向发力
坚持将为民办实事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制定《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聚焦4大重点领域22项具体实事,挂图作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和当事人代表召开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3次,主动登门拜访、电话联系听取1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同时在诉讼服务中心和3个诉讼服务点设置工作意见箱、随案发放征求意见卡,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声音。截至7月,共收集意见建议99条,并逐条提出整改措施予以整改回复。
主攻司法需求关键点,精准施策
执法办案始终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期待的司法需求。坚持全流程规范司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司法救济需求。
前端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畅通立案入口,对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材料一律接收,并一次性全面告知需补充补正材料清单,提供线上线下立案服务,引导当事人便捷高效行使诉权。
中端着力提升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持续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立足司法制度改革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供需矛盾。全面升级办案质效管理,精准研判和深度分析审判执行运行态势,每月动态分解结案任务至各部门,争取实现均衡结案常态化;严格审限变更管控,表格式梳理审限变更各种要求,形成《审限变更精细化管理操作指南》,进一步缩短审执案件审理周期;常规推进案件评查、庭审评查和文书质检工作,形成问题分析报告,为案件审理提供参考,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聚焦提升议案议事效能,规范审判管理监督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等召开程序,强化会议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辅助办案决策、统一法律适用、强化制约监督等方面作用。截至7月,全院平均审执天数45.33天,其中平均审判天数44.80天,平均执行天数47.40天,分别同比下降21.74天、22.44天、19.12天。
后端扎实推进判后答疑工作,建立诉后回访制度,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判后答疑预约窗口”,帮助当事人正确理解司法裁判内容、正确认识司法裁判结果、正确对待司法强制措施,及时回应当事人关切的问题,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截至7月,共进行判后答疑65次。
终端抓实执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执行事务集约办理中心和办案质效管理执行分中心,实现执行事务性工作“分段+集约”办理,执行案件分类集中管理,整合有效执行资源,提升办案质效。截至7月,受理执行案件5309件,执结3584件,同比上升20.22%和25.36%,多项质效指标位列全市前列。
深耕法治宣传责任田,务实求效
走出去,依托“香城法治讲堂”、巡回法庭审判、联席会议等平台,主动到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单位等重点领域,讲法普法,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精准法治服务。请进来,依托走进法庭听审判、法治文化长廊、法院开放日等平台,邀请个人和社会团体走进法院,旁听庭审以案学法,参观法院了解司法进程和法院文化。截至7月,开展个性化普法活动14次,发送宣传资料1800余册,受益群众达3500余人次,召开、参与府院联席会议7次,发送司法建议12份。
强渗透,充分利用新媒体边界宽、时效快、到达精准的特点,打造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自媒体宣传教育体系,输出权威的法治资讯,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和需求。截至7月,官方微博发布各类信息2582条,在全省法院微博排行榜排名前列,官方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呈倍数上升。
筑牢司法作风警戒线,常抓不懈
深化司法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持续抓好“三个规定”贯彻落实,制发《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三非”等制度汇编》《人民法院“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全国版)操作手册》口袋书,利用警示教育大会、“三会一课”“应知应会测试”等载体开展“三个规定”内部宣讲7次,受众干警210人次,组织全院294名干警签订《严格遵守“三个规定”公开承诺书》,提升干警贯彻执行“三个规定”的自觉性和针对性。院领导带头记录填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部门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12名廉政监察员常态化监督整理“三个规定”填报,提升干警贯彻执行“三个规定”的实效性。党组书记、院长龚桂莲到区交通运输局为30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专题宣讲,院新媒体平台常态发布“三个规定”重点内容,扩大“三个规定”宣传效应,筑牢廉洁规范司法“防火墙”。
持续深化审务督察,坚持“一月一督察、一督察一回头”原则,邀请特约监督员、廉政监察员开展专项检查、定期抽查等方式,重点针对审判执行效率不高、司法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截至7月,共开展审务督察7期,发现问题19个,发布督察建议17条,通报相关人员10人,开展提醒谈话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