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翻阅历史文件,浏览老旧照片,法治宣传教育一直是新都法院实践司法的重要篇章。从法律条文宣传进阶到法律权利义务解读,从灌输式宣传方式转变为参与式、对话式宣传途径,法治宣传教育始终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坚守服务人民初心的前提下,随着时代变迁,主动求变,积极应变。
推陈出新,打造法治宣传教育精品平台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2019年,新都法院以“深化普法教育 推进法治建设”为主题,开展“香城法治讲堂”活动,主动走进机关、乡村、社区、企业、单位、学校等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香城法治讲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定制个性化普法清单、“以案说法”普法课堂、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三部曲,打造法治宣传教育精品课堂。
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运用座谈会、问卷表、案件大数据筛查分析等方式了解特定人群的法治需求,结合员额法官专业审判侧重点,制定包含对口需求专业讲师、法律知识点的普法清单,为针对性满足群众法治需求奠定基础。中期以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积极性为目标,明确要求由员额法官组成的讲师团采取“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让群众通过案例切实了解法律条文背后真实的权利义务。后期积极反馈,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坚持有意见必反馈,延伸服务答疑解惑、发送司法建议,逐步改进授课方式,以期更加契合群众需求。截至目前,“香城法治讲堂”辐射全区,开展活动40余期,受益群众达20000余人。
乘势而上,勾画法治宣传教育立体轮廓
2021年,新都法院荣获全区十佳新媒体称号。官方微博多次跻身四川省法院系统微博排行榜“十强”。
这不是简单的获得荣誉,折射的是新都法院法治宣传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香城法治讲堂”这一法治宣传教育主线,新都法院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分支载体,打造立体式、全覆盖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深入挖掘传统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潜能,一月一主题制作宣传展板,为群众设置法治议题,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下沉基层;一节一主题设计宣传手册,加深重要节点法治宣传记忆点,为群众随时随地学习法律提供便捷;开展 “巡回法庭审判”“模拟法庭”等活动,充分发挥庭审现场即是普法课堂的优势,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主流媒体推介重点中心工作,展示法院在法治进程中的创新举措和成果,在群众中树立法院是群众履行义务的监督机关、保障权利的救济机关、解决纠纷的裁判机关的观念,塑造法院公平公正文明执法形象。
创新激发新媒体法治宣传效能,打造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自媒体宣传教育体系,将普法服务性与新媒体可读性结合起来,融入新媒体下群众接受信息的“读图时代”“短视频时代”,特别是开辟“香城法治微讲堂”版块,与“香城法治讲堂”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快步踏入普法工作的“微时代”。截至目前,官方微博发布各类信息13410条,官方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呈倍数上升。
砥砺扬帆,续写法治宣传教育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都法院大力培育法治价值观,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具有特色的法院文化,以法、廉为基调建设的法院大楼、法治文化长廊等,被评为市级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成为社会各界群众和组织团体学习打卡的网红地。道德构成法治建设的重要意识形态支撑,法治促进道德建设,两者间的相互渗透,为群众提供了是非曲直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重要准则,在群众中产生自我约束和共鸣。
新都法院的法治宣传教育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更是在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成果显著。
聚焦金融机构、企业等法治宣传,通过案件分析纠纷产生原因,结合法律规定提出针对性司法建议,同时指导如何规避风险以及证据的保存,从源头上提升金融机构、企业的规避风险能力和应诉能力,提升市场主体司法获得感。2019年以来,新都法院在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三方测评中均获得良好及以上评价。
瞄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的自觉性;坚持运用法官授课、案例讨论、庭审观摩等形式,协助行政部门、工青妇组织、群众自治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推动纠纷矛盾化解在前端,提升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群众自治能力,助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砥砺奋进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新都法院将乘着改革的浪潮,牢牢掌握法治宣传教育的主动权,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立体式、全覆盖体系,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征程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