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合同”作为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重要的一级指标,其下包括解决商务纠纷的时间、解决商务纠纷的成本以及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三个二级指标,新都法院以考核结果为风向标,认真研讨分析“执行合同”指标测评指数,从三个维度抓实营商环境建设司法保障服务。
一是在解纷时间上凸显“快”,提升司法效率。建立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设置专人导诉,优先立案。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涉企民商事案件,优先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审理。创新开展集团案件示范诉讼模式,创设“五优先”工作流程,快审快结回应涉企业司法诉求,平均审结天数较以往缩短55.8%。实施金融类纠纷要素式审判全流程推进,规范金融机构起诉立案标准模式,统一突出问题裁判尺度,现已审结金融类案件964件。制定《关于规范民事判决书给付义务履行期限的意见》,对判令当事人承担给付金钱义务的统一作出指定履行期限为7日的规定(法律有履行期限规定除外)。
二是在解纷成本上注重“低”,优化司法资源。以信息化为引擎,建成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网上诉服等功能,让当事人和律师“少跑路、少花钱、少费心”,现已开展网上立案905件,办结率100%。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方式,兼顾劳动者利益保护和企业良性发展促案结事了,调撤方式结案比例高达55.34%,避免进入审判程序挤占司法资源。鼓励社会参与执行,发布执行悬赏公告,明确公示被执行人姓名、身份证号、涉案标的、悬赏期限和悬赏金额等,现已发布执行悬赏公告1起5人。
三是在解纷质量上要求“高”,彰显司法效果。强化审委会、审判监督管理委员会、院庭长、审管办以及静默化系统的监管功效,将涉企复杂疑难案件办出质量和水平。建立质效管理中心,微创新采取文书晾晒、跟班学习、评价倒逼、平台融合、扩大转办范围5项举措促进涉企案件法律文书质量检查和分级转办机制实质化运行,现已完成第1轮累计11人跟班学习任务。组建由1名组长、1名秘书长和14名评查员组成的评查团队,主要负责改判、发回重审、申诉复查、信访案件重点评查和裁判文书、庭审的常规评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