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讼”是为“无讼”,新都法院面对逐年上升的受案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办案助减案,推动诉中诉源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并致力构建一整套减案办案工作机制,切实减少我院诉内衍生案件的产生,使诉中诉源治理初显成效。
一、构建府院协调沟通机制,防治结合,提升减案办案司法效果
(一)个案案情辐射行业问题,以司法建议规范房屋中介市场,减少潜在纠纷
我院在审理一件定金合同纠纷时,发现案件所涉中介公司无书面委托擅自以售房者名义与购房者签订涉嫌强买强卖的格式《定金合同》的情况在我区房屋中介市场十分普遍,这一行业问题极易产生相应的法律纠纷。于是,我院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关于“规范中介公司居间服务合同格式、内容”的司法建议。该建议经采纳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我区房屋中介公司的居间服务进行了整顿,使中介公司沿用多年的格式合同得到依法规范,并明确房屋中介公司必须在出示房屋所有权人书面授权委托书原件及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或复印件时,方能以房屋所有权人名义与购房者签订购房《定金合同》,从而保护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减少相应潜在纠纷,并维护了我区二手房交易秩序。
(二)加强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充分借用行政优势促进纠纷化解
对于涉及违法建筑的相邻权纠纷等侵权案件,我院在审理中,于审前调解阶段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沟通,在确定属于违建的情形时借助行政执法的力量去督促当事人合法处理,以更加快捷、有效地促进纠纷化解。同时,在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中,尤其是涉及集团案件时,我院注重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之间的沟通联系,了解案涉小区不能办理产权证的原因或者办理进度等详细情况,从而找准解纷突破点,搭建平台耐心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权,并详细分析调判利弊,加强当事人的调解意愿,促使一大批案件得以成功调解。
二、构建地址确认前置机制,协调联动,提升诉讼文书送达效率
鉴于金融借款、小额贷款及银行卡纠纷等案件的类型化特点,以及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存在诉前解纷途径的情况,我院联合我区各大银行及涉诉较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交警大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相关负责人与我院负责审理相应案件的审判部门一起召开联席会议,建议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在借款合同中采用明确、醒目的方式统一规范约定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及其法律效力、地址变更通知义务及未及时告知变更地址的法律后果,并建议交警部门在处理道交事故时,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当事人申请仲裁或领取仲裁文书时,于第一时间让相关当事人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强化了当事人地址确认在金融机构、道交部门及仲裁机构的提前运用,从而提高后期诉讼送达效率,减少公告送达,节约司法资源。
三、构建虚假诉讼惩戒机制,威慑约束,维护诚信诉讼司法秩序
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审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诚信诉讼行为,甚至虚假诉讼的情况,这种恶意运用司法资源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阻碍了诚信诉讼司法环境的构建。我院通过对庭审中作虚假陈述,捏造案件事实的当事人进行罚款,以惩戒个人、威慑他人,从而约束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行为。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拟制定一套适合我区实际的职业放贷人认定标准,并形成相应的案件审判指南,对纳入“职业放贷人名录”的当事人起诉的民间借贷纠纷所涉借款合同依法认定为无效,对其主张的借款利息不予支持。通过切断利益链的方式,对职业放贷行为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进行源头遏制,对以借贷为常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减少非法集资、高利转贷、虚假诉讼、“套路贷”等社会问题引发的纠纷,进一步深化诉中诉源治理。
四、构建裁判尺度统一机制,多措并举,促进类案同案同判
就金融借款类纠纷案件,我院推出绿色金融审判改革,对金融案件要素式审判改革及统一裁判尺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推出要素式起诉状、庭审笔录、民事判决书模板及要素式表格等,逐步在全区试点推广,以规范立案、起诉、审理、裁判全流程,集中集约化处理,提高审判质效,统一裁判尺度。对个案审理,通过强化类案检索,实质化运作专业法官会议及审委会案件讨论制度等方式,促进类案统一和指导,促进同案同判。并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对疑难复杂、有争议案件的共同讨论,在员额法官和列席法官助理之间搭建“以老带新、知识互递、经验共享”的交流平台,使裁判尺度的统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推动开来。
五、构建司法公开效果辐射机制,示范引领,深化诉中诉源治理
司法公开不仅是向社会公众及广大媒体等公开审判流程及裁判结果,自觉接受监督,还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及社会大众的潜在行为有着示范引领的作用。所以,为深化诉中诉源治理,我院强调各审判部门员额法官应在案件先行调解、立案审理及作出裁判等各个环节,与当事人积极沟通,加强对裁判文书公开的法律影响、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执行风险及失信弊端的告知,促进当事人自愿调解及调解、判决后的自动履行,提高司法公开的行为导向作用,有效较少诉内案件衍生,降低纠纷解决成本。同时,加大法治宣传及公开力度,使典型案例为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提供有效参考,便于以案说法、以判说理,提高诉前调解率,提升诉源治理的效果。
减案依靠办案,办案实现减案。目前我院诉中诉源治理五大减案办案机制已有雏形,今后的审判工作中还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机制内容并持续实质化运行,让这些从工作中总结提炼出的制度机制真正服务于审判工作本职,达到以办案促减案、深化诉中诉源治理的目标。